咨询电话:15161463779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名医会客厅 >

陈迎竹:医疗产业更需以人为本

2019-08-26 10:30
  近日,接连听到中国朋友的朋友患癌的消息,言者不免沉重,也不免埋怨环境污染、医疗条件等等。
 
  一星期多前,哈尔滨一名17岁患者活活捅死一个实习医生,虽然双方没有直接的医患纠纷,嫌凶也承认是滥杀无辜,但仍引发社会多方面议论,包括事发后网上一项对这一事件的非正规调查,结果竟有六成人反应是“高兴”。
 
 
  医疗环境在长期的多重因素交错影响下,加上各种潜规则,医患关系甚至患者与政府的关系持续存在信任问题。而信任是医患之间以及健康的医疗环境极其重要的元素之一。
 
  上海朋友谈起母亲治癌的过程,除了要想尽办法才能进入好的医院,还得上下打点,才能安排到病床,以及得到足够的照顾,据说不算医药费,前后光打点就花了两万元人民币。
 
  一些微博客对新加坡医院先治病再讲费用的作风感到惊讶。作为医疗机构,尤其是公共医疗机构,这应该是起码的作为。见死不救、没钱不救的现象,长期将重创官民、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最近举行开工仪式,新闻指出该项目将作为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补充,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医疗项目。从介绍来看,属于高端医疗和旅游医疗,放眼全国和区域市场。
 
  此外,浦东国际医学园区去年中也正式动工。浦东与虹桥这两大项目是上海规划高端医疗服务产业的重要标杆。园区除了有顶级医院的专家医生驻诊,也包括教学、研究、医疗机械、制药等产业。
 
  高端和旅游医疗越来越受国际医疗机构和决策者的注意,据指出,旅游医疗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今年可能达到上千亿美元。而随着中国大城市的富裕化,越来越多国际医疗机构看好其医疗市场,纷纷以各种形式进驻。上海的两大医疗产业园区的规划,既是有意引进国际高水平机构提升实力,也是看准这一市场。
 
  但据报道,上海一些医学界人士也强调公立医院为没钱的普通人精心治病的责任。医疗改革不容易,因为长期的惯性形成很多千丝万缕的既得利益,难分难解。美国的医改照样推得很不容易。
 
  但医疗改革的基本态度之一,应该是首先把医疗当作服务行业,如果救命是一种行业,那医疗首先必须站稳这一马步。决策者对医改的推动,必须看到最大多数民众的利益所在,因为救的命是一条条算的,不管什么身份。
 
  让医疗资源提供最大程度的覆盖,给予最大可能的改善,是医改的基本功,当这些都确保能做到了,其他的产业化思维才会更有意义。
 
  以“产业化”的角度来规划国家的某个领域,是眼下中国的大趋势,也是很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标准步伐。从经济学或者宏观角度来看,不但正确也符合决策逻辑,甚至可以描绘出清晰的理路。
 
  但是细致的规划报告中,如何把握社会心理与人文因素,就非常考验规划者与执行者的能耐。除了医疗,教育、城市改造等等,也都涉及这些问题。
 
  中国每年260万人罹患癌症,其中180万人不治。还有调查认为,全国有超过400个“癌症村”。环境、食品都是主要病因,足以抵消医疗的努力。医改光是解决大城市病床不够,杜绝走后门靠关系才能有病床的问题,就可以忙很久,而全面大幅提升医护人员的收入,改变医者要卖药创造收入的现象,又是很复杂的工作。越早投入越多资源,可以救治的人命也越多,也才是“以人为本”的实践。

热点推荐